文 | 陈子薇
近日,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打捞起园内许愿池中12083元硬币,与5万元现金一起捐赠给患病女童的消息温暖全网。
这个许愿池硬币变善款的暖心故事,不仅将游客的美好祈愿照进现实,更启示我们:在数字化时代,可以借助制度和技术,让更多善意流动起来、流向更多有需要的人和地方。
人们在许愿池投下的硬币,往往承载着自己的美好期许、虔诚祈愿。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清点许愿池硬币并将之捐出的举措,让静态的祈福转化为动态的救助,实现了价值的升华。
让更多许愿池里的善意流动起来,需要制度与技术的双重托举。
一方面,有意愿的机构可以建立长效机制。提倡相关管理方建立透明的捐赠流程,通过官网、小程序等平台公示许愿池资金的清点、流向等,让每一份善意落到实处。
另一方面,在技术上优化创新参与方式。比如,针对许愿池硬币清点耗时、打捞成本高等现实问题,可探索在池底加装数字感应装置,实现“智能许愿”;又如,可尝试通过扫描二维码、选择相应公益项目完成电子捐赠的方式,既保留祈福的仪式感,又实现资金秒到账。此外,还可考虑开发公益积分系统,将捐赠行为转化为门票折扣、周边礼品兑换等权益,形成“捐赠—激励—再捐赠”的良性循环。
从许愿池到众筹平台到“时间银行”……人类表达善意的载体多变,但向善之心常在。当更多机构主动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,当技术消除更多传递善意的壁垒,在社会汩汩流动的善意就能成为照亮更多生命的星光。■
网配查-网配查官网-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的最新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