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中国气象报
何玉婷 王启迪
线路:民族风情阿勒泰·极致风光喀纳斯
阿勒泰→布尔津→吉木乃→富蕴→青河
在祖国西北边陲,阿尔泰山脉如一条苍劲绿龙横亘天际,其南麓的阿勒泰地区,在炎炎夏日为世人展开一幅清凉与诗意交织的壮美画卷。
阿勒泰的清凉密码,藏在海拔1200至2000米的立体地形中。白天阳光穿透率高达90%,将冰川融水染成祖母绿;夜晚山风把温度调至10℃左右,造就“午间穿纱赏花海,入夜披裘观星河”的奇妙体验。这里的夏季降水如同自然调色师,年降水量200—300毫米,多以午后阵雨形式落下。骤雨初歇时,彩虹横跨山谷,云雾在林间流转,空气中尘埃和水汽含量相对较低,通透度媲美高原却无缺氧之虞。
湿度是阿勒泰体感舒适的灵魂注脚。40%—60%的相对湿度让空气始终保持干爽,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低3—5℃,即便在阳光最炽烈的午后,站在树荫下,也能感受到夹杂着松香的凉风掠过。喀纳斯湖畔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10000—20000个,漫步其间,胸腔仿佛被清冽的山泉水洗涤,疲惫在空气滋养中悄然消散。这里紫外线强度也居全国前列,UV指数常达8—10级,却也因此造就了湛蓝如宝石的天空、棉花糖般的蓬松云朵,以及河湖中清晰倒映的绝美画卷。
阿勒泰的青山绿水间,有地区气象部门布设的240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,还有1个国家级大气本底站、1个高空气象观测站。同时,气象部门依据地方标准《避暑旅游气象指数等级》,对阿勒泰地区的旅游气象条件进行精准监测与评估。今年6月,阿勒泰地区多个景区的避暑旅游气象指数持续为1级标准(非常适宜)。气象部门的精准预报让游客能更好地规划行程。
在阿勒泰,气候还是文明的塑造者。哈萨克族的转场,堪称“逐水草时钟”的活态实践。每年3月,牧民驱赶羊群北上,在“羊赶雪”的迁徙中,羊群的蹄印丈量着雪线后退的速度;6月,当高山草甸泛起新绿,牧民踏上萨尔布拉克千年牧道,前往夏牧场,行程数百公里;9月“雪赶羊”的南撤,则是游牧民族对寒冬的本能响应。阿勒泰地区气象局在转场途中设置便携式自动气象站,紧盯畜牧转场区域的天气变化情况,发布牧民转场专报,及时将服务产品通过短信、微信等方式发送至畜牧转场负责人手中,确保畜牧转场过程中人员与牲畜安全。
防晒是与美景邂逅的第一步,建议游客涂抹高倍数防晒霜,戴上帽子、墨镜,穿防晒衣,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分出行。为应对昼夜温差,可采用“速干衣+防风外套+薄羽绒”的洋葱式穿搭,夜间观星时可在冲锋裤内添加抓绒层,再配一杯温热的咸奶茶。
当城市热浪灼人时,不妨走进阿勒泰,在喀纳斯湖光中触摸气候肌理,让身心共赴一场清凉之约。
网配查-网配查官网-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的最新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